TTEP.CN > 电脑 >
电芯意外有多危险?小编作死试给你看
前言:由于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原本已经捉襟见肘的电芯产品,开始逐步被抛离,现如今很多高性能终端,待机方面的能力是越来越弱,虽然从硬件方面来说,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功耗才是科技的进步,不过电池技术停滞不前始终不是解决办法,而现在,为了解决移动端的续航问题,移动电源被摆上了台面,成为目前最为简单直接的续航解决方案。

虽然说移动电源这种产品构造不复杂,工艺要求也不算高,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很多劣质产品浑水摸鱼,加上很多用户对于这种新产品不了解,所以导致了很多意外状况的发展,就单单在去年,网络上已经传起了多起因劣质移动电源所造成的事故,不得不让人提防。

移动电源造成的意外 可以说不算是什么奇闻了
事实上,移动电源之所以能引起意外,主要的能源提供者还是电芯,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移动电源电芯产品分为18650、聚合物两种,均属于锂离子电芯,在化学性质方面相似,那么这些电芯产品,在日常使用中,怎么造成意外,意外中究竟有多危险,今天不妨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种行为比较危险,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

轻轻用小刀碰一碰 也能造成短路


短路前后的小刀差别
本次我们测试的电芯产品为18650、聚合物两种,18650型号为26FM,聚合物品牌型号不明,估计是国产出品,测试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直接短路,而在整体测试之前,小编为了确认效果,预先做了一下短路测试,直接用小刀接触18650电芯正极与外壳,仅仅是接触的瞬间,便已激起电火花,并且,小刀刀面被烧崩了两个口子。
那么假如是长期短路的话,这两钟电芯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直接短路

一般来说 18650外面都会用绝缘层很好的包裹
18650电芯的是采用铝质外壳的,整体比较硬,并且外部基本采用绝缘层进行包裹,用户一般不能看到内部构造,其实18650短路的条件非常简单,只需用将正极与外壳连接起来,便会形成短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拆开移动电源,会发现,在18650移动电源的电芯部分,会进行比较严密的绝缘包裹,这也是为了减低意外的几率。

用来短路的导线

检验装置是否能短路
由于18650短路的条件非常简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小编做了一个简陋的安全装置,切了一根充电线,并取出内部的漆包线,将一端固定在外壳上,另外一端弯成固定的形状,方便短路,剩下的,只需用扳手将电芯固定,并利用扳手的重量与角度将电芯正极压往导线上。

安全装置大概就是这样
而为了大致评估其意外危害性,在底部我们垫上了几张打印用纸,这种纸如果是采用单纯的电热式点燃的话,不算难也不算容易。那么短路后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呢?

小编当时望着这个画面大概5分钟
实际上,结果有点出乎小编的意料,虽然开始短路的时候,的确会发出火花并且产生大量的热,但是实际上,长时间的短路,似乎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坏,在导线接通的3~4秒后,火花反应完全消失,至少从视觉、听觉上,已经察觉不出明显的短路反应,此时电芯表面有明显高温,导线部分则有超高温!电芯外壳温度大概在50℃左右(远远达不到烫伤的级别,可长时间触摸),而在断开短路数秒后,再次短路又会再重复之前的反应(火花-无反应-发热)。
18650电芯保护效果 (火花-无反应-发热)循环
以目前的18650制造技术来说,这样的电芯可以说已经非常安全了,单纯的对18650进行短路,电芯本身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意外,而似乎在过热之后,电芯会自动停止输出,安全性还是颇高的,不过要提醒一下各位网友,虽然说电芯部分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导线部分可是有非常高的温度,如果电芯本身没有停止输出的话,温度将持续升高,从而点燃旁边的物体。

虽然说移动电源这种产品构造不复杂,工艺要求也不算高,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很多劣质产品浑水摸鱼,加上很多用户对于这种新产品不了解,所以导致了很多意外状况的发展,就单单在去年,网络上已经传起了多起因劣质移动电源所造成的事故,不得不让人提防。

移动电源造成的意外 可以说不算是什么奇闻了
事实上,移动电源之所以能引起意外,主要的能源提供者还是电芯,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移动电源电芯产品分为18650、聚合物两种,均属于锂离子电芯,在化学性质方面相似,那么这些电芯产品,在日常使用中,怎么造成意外,意外中究竟有多危险,今天不妨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这种行为比较危险,非专业人士切勿模仿)

轻轻用小刀碰一碰 也能造成短路


短路前后的小刀差别
本次我们测试的电芯产品为18650、聚合物两种,18650型号为26FM,聚合物品牌型号不明,估计是国产出品,测试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直接短路,而在整体测试之前,小编为了确认效果,预先做了一下短路测试,直接用小刀接触18650电芯正极与外壳,仅仅是接触的瞬间,便已激起电火花,并且,小刀刀面被烧崩了两个口子。
那么假如是长期短路的话,这两钟电芯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直接短路

一般来说 18650外面都会用绝缘层很好的包裹
18650电芯的是采用铝质外壳的,整体比较硬,并且外部基本采用绝缘层进行包裹,用户一般不能看到内部构造,其实18650短路的条件非常简单,只需用将正极与外壳连接起来,便会形成短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拆开移动电源,会发现,在18650移动电源的电芯部分,会进行比较严密的绝缘包裹,这也是为了减低意外的几率。

用来短路的导线

检验装置是否能短路
由于18650短路的条件非常简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小编做了一个简陋的安全装置,切了一根充电线,并取出内部的漆包线,将一端固定在外壳上,另外一端弯成固定的形状,方便短路,剩下的,只需用扳手将电芯固定,并利用扳手的重量与角度将电芯正极压往导线上。

安全装置大概就是这样
而为了大致评估其意外危害性,在底部我们垫上了几张打印用纸,这种纸如果是采用单纯的电热式点燃的话,不算难也不算容易。那么短路后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呢?

小编当时望着这个画面大概5分钟
实际上,结果有点出乎小编的意料,虽然开始短路的时候,的确会发出火花并且产生大量的热,但是实际上,长时间的短路,似乎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坏,在导线接通的3~4秒后,火花反应完全消失,至少从视觉、听觉上,已经察觉不出明显的短路反应,此时电芯表面有明显高温,导线部分则有超高温!电芯外壳温度大概在50℃左右(远远达不到烫伤的级别,可长时间触摸),而在断开短路数秒后,再次短路又会再重复之前的反应(火花-无反应-发热)。
18650电芯保护效果 (火花-无反应-发热)循环
以目前的18650制造技术来说,这样的电芯可以说已经非常安全了,单纯的对18650进行短路,电芯本身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意外,而似乎在过热之后,电芯会自动停止输出,安全性还是颇高的,不过要提醒一下各位网友,虽然说电芯部分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导线部分可是有非常高的温度,如果电芯本身没有停止输出的话,温度将持续升高,从而点燃旁边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