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EP.CN > 电脑 >
温度会影响CPU性能及稳定性吗?
盛夏,这种酷暑天气折腾人同时也折腾着PC里的DIY硬件。为了散热,有的人机箱里塞满了风扇,还不惜花重金购入CPU散热器,为的就是“把CPU满载温度压到60度以下”——有人说散热不好会影响CPU性能及稳定性,这是真的么?如果是真的,要多高的温度才算是“安全线”?今天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为什么大家都纠结CPU温度?
电子产品想长期稳定运作必须要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区间,高温会加速电子元件老化,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硬件受损,这些已经常识了,对于CPU这一类精密电子产品而言温度控制更加重要——在以前“拼频率”的时代,如何有效散发处理器带来的高热量就成了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夏天,必须将CPU温度压到一定程度下机器才能稳定运行。

在以前,散热不良对CPU来说就是灾难
但也有人认为,现在CPU的制程工艺和架构这么先进,CPU的功耗、发热量相比以往已经大幅度降低,除了超频之外,普通消费者已经没必要去纠结CPU温度了。到底谁对谁错,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散热效果直接影响CPU温度状况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必须得到两组以上不同的CPU温度数据,为此我们把室温控制在24℃,然后通过搭配不同的散热器来绘制不同的CPU温度曲线。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AMD与Intel平台差异性的影响:它们的制程工艺、核心架构、频率控制策略都完全不同,需要分开单独测试。



如果你购买的是盒装CPU,在包装里配备有原装CPU风扇,这种应该是目前用户量最大的CPU散热器了吧。盒装CPU一般比散片贵100-200元,除去三年售后服务之外剩余的就是这散热器的价值,今天的测试我们也会以原装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作为基准,极限情况下我们还会拆去原装CPU风扇电源,直接做被动散热。



独立散热器选择了安钛克铜虎C40,市场价150元左右。塔式结构,四热管铜底散热,理论上散热能力应该比原装风扇强不少。

Intel独显平台

AMD整合平台
Intel平台选择Core i5-4670K + GTX660,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中高端配置;AMD方面则选用最具代表性的APU A10-5800K整合平台。注意我们这次试验并不是为了对比AMD与Intel性能,而是在两个独立的平台分别讨论温度对各自CPU性能以及稳定性的影响。>>
整合平台处理器已经包括了GPU,发热量会不会比独显平台大?
对于同一款处理器,理论上确实用于独显平台时的发热量要低于整合平台,但是这个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CPU发热源主要还是来自内部缓存。而且本次的测试方案均主要针对CPU,GPU一直处于空闲状态,对测试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为什么大家都纠结CPU温度?
电子产品想长期稳定运作必须要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区间,高温会加速电子元件老化,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硬件受损,这些已经常识了,对于CPU这一类精密电子产品而言温度控制更加重要——在以前“拼频率”的时代,如何有效散发处理器带来的高热量就成了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夏天,必须将CPU温度压到一定程度下机器才能稳定运行。

在以前,散热不良对CPU来说就是灾难
但也有人认为,现在CPU的制程工艺和架构这么先进,CPU的功耗、发热量相比以往已经大幅度降低,除了超频之外,普通消费者已经没必要去纠结CPU温度了。到底谁对谁错,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散热效果直接影响CPU温度状况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必须得到两组以上不同的CPU温度数据,为此我们把室温控制在24℃,然后通过搭配不同的散热器来绘制不同的CPU温度曲线。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AMD与Intel平台差异性的影响:它们的制程工艺、核心架构、频率控制策略都完全不同,需要分开单独测试。



如果你购买的是盒装CPU,在包装里配备有原装CPU风扇,这种应该是目前用户量最大的CPU散热器了吧。盒装CPU一般比散片贵100-200元,除去三年售后服务之外剩余的就是这散热器的价值,今天的测试我们也会以原装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作为基准,极限情况下我们还会拆去原装CPU风扇电源,直接做被动散热。



独立散热器选择了安钛克铜虎C40,市场价150元左右。塔式结构,四热管铜底散热,理论上散热能力应该比原装风扇强不少。

Intel独显平台

AMD整合平台
Intel平台选择Core i5-4670K + GTX660,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中高端配置;AMD方面则选用最具代表性的APU A10-5800K整合平台。注意我们这次试验并不是为了对比AMD与Intel性能,而是在两个独立的平台分别讨论温度对各自CPU性能以及稳定性的影响。>>
整合平台处理器已经包括了GPU,发热量会不会比独显平台大?
对于同一款处理器,理论上确实用于独显平台时的发热量要低于整合平台,但是这个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CPU发热源主要还是来自内部缓存。而且本次的测试方案均主要针对CPU,GPU一直处于空闲状态,对测试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 最近发表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