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EP.CN > 故障 >
微信公众号阅读打开率太低怎么办 如何提高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方法
如今的微信公众号已经非常的泛滥了,很多人都关注了大量的微信公众号,因此账号多了,打开的就少了。如何提高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呢?
01、评估一个自媒体平台,有一个简单且重要的观察指标——用户使用时长。
业界一般会用「流量」这个专业术语来衡量一个平台,我自己更喜欢用「时间」。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哪个平台能占据用户更多时间、获得高频使用次数、拥有更强的用户黏性,往往也就更加强势更有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毫无疑问遥遥领先其他平台。数据显示,平均每个人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过百,进入朋友圈的次数则在30-40次。
02、微信公众号总体上是越来越难做。
据第三方统计,微信公众号目前大概有2000万个,官方统计比这个稍微少一些。如果您是从事自媒体相关工作,可能有一个强烈感受:前年→去年→今年,微信公众号总体上是越来越难做了。
头条内容的阅读率(阅读量/关注用户数量)从12%降至目前的5%左右,一些公号就算做得不错、保住了10%左右阅读率,也面临一个难关:关注人数不怎么增长了,甚至开始跌了。
03、绝大多数微信公众号进入“僵尸”状态,长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再推送更新。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两点:
1)一些个人/小团队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无力持续生产内容、没法持续提供有关服务;
2)多数公号没有找到商业变现的途径,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看不到回报、短期内得不到回报的事情,多数人都接受不了。
04、微信阅读的模式已发生了一个根本性转变。
本来,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的信息筛选机制,道不同不相为谋,好友替自己对信息进行了精选过滤。
但现在不是这样:你会发现,朋友圈已异化成各种人有意无意夹带各类“私货”的趋利行为,信息筛选机制失灵了。
我大概有1500位微信好友,每天从早到晚朋友圈内容条数有1000多条,已经没精力去浏览完了,微信公众订阅号的阅读也大致是如此。
05、当自媒体工作让人开始有“内耗”且越来越多“内耗”时,它的一个核心优势就失去了。
自媒体跟传统媒体相比,最大优势是巨幅降低了内容和服务的成本、在激励机制上打破了大锅饭并“即时奖励”、实现管理和沟通扁平化,从而最大限度释放了人(内容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大优势是享受了不对等的政策红利(这个不展开,你懂的)。
自媒体的管理和生产流程需要制度化,但如果哪一刻你觉得自媒体工作不能让你打鸡血般卖命付出,开始有“内耗”且越来越多“内耗”时,它的一个核心优势就失去了。
06、微信公众号仍是目前最公平、最有机会、最能获得回报的一个自媒体平台。
尽管环境看起来听起来很恶劣,但微信公众号仍是目前最公平最有机会最能获得回报的一个自媒体平台——它是目前罕见地允许运营者自主做广告(含内容营销)的平台。
这也是今晚交流主要围绕微信公众号来谈的原因。每个平台都有其特点,不能希望一篇稿子一个标题红遍所有自媒体平台,而是需要根据不同自媒体平台特点去量身打造稿件。
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来得及吗?
2013年CNNIC的微信统计数字,现在应该只多不少
说了这么多,现在做微信公众号还有没有机会?
我尝试从两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A.你觉得除了微信阅读,还有什么能占据如此之多的用户时长和使用频次?
B.用户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转变了吗?
这两个问题,可以从我们自己的使用和阅读习惯入手观察和解答,也可以从身边亲朋好友的角度切入来研究和解答。
这种观察和思维模式在分析问题时,会非常简单和管用,但有个前提是一定要不夹带私利、不偏不倚地扪心自问并解剖这些样本。
我的答案是,应该没有可取代微信的自媒体平台,起码现在没有。
尽管微信已经遭遇了信息筛选失灵的困境,但它目前仍牢牢把控着用户的使用时长和频次。
所以,个人判断,做微信公众号还有机会,跟其他自媒体平台相比起来,做公号至少是不太差的机会。我们没有理由抛弃一个占据用户时间最多、牢牢黏住用户且仍未看到发生使用时间/频次转移迹象的平台。
从0到1的5个思考实践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在一片红海中,从0到1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
谈一些思路和实践:
01、尽量细分再细分、垂直再垂直。
如果你现在想做一个全新微信公众号,需要研究下哪些领域还未被别人深度涉及,这个领域有哪些先行者,它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你去做,跟这些先行者对比,有什么优势且不会被对方快速模仿及阻击。
一般来说,一番观察和推演后,我们会发现,像微信公众号这种推出三年多的自媒体平台,已经相当成熟,竞争极其激烈,只有非常狭窄的“缝隙市场”尚未被涉及,“革命者”和“颠覆者”也往往出现在极度垂直和细分的领域。
02、一定要警惕伪需求的坑。
一件事或一个领域,没有需求和需求未被挖掘或尚未培育成熟,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有时,我们会深陷自身短板和视觉盲区,认为自己介入的领域是有强大的用户需求,事实上未必。
昨晚我跟家人聊天,提到最近半个月小区里出现的“生鲜蔬菜配送到小区固定地点”的服务,现在是推广期,扫码关注下载后下单便能天天领现金红包,这红包大概能把一户人家一顿的青菜钱解决了。
但我认为这样的项目是伪需求,原因是它没注意到几点:
① 去超市购物往往叫“逛超市”,我们买菜时带着部分休闲需求(类似散步),要看到足够丰富的蔬菜肉类水果品类,才会决定“今天吃什么”;
② 去菜市场买菜的人群,最主要是图新鲜,其次是图便宜(菜市场有些菜比超市便宜);
③ 超市的多样化陈列等功能,生鲜蔬菜配送做不到;菜市场的功能,它能做到但成本较高,价格优势就没了,总不能无止境给用户发红包给补贴;
④ 生鲜蔬菜配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信任问题(为什么我放着监管相对严格的超市和菜市场不去,要信任你一个刚出来的互联网创业品牌?),目前也不能直接送到家(固定时间点的配送听上去很美,住在拥堵严重、经常加班、无法确定到家时间的城市试试?),更多是小区固定地点下班后自提(说好的更新鲜更实惠呢?)。
01、评估一个自媒体平台,有一个简单且重要的观察指标——用户使用时长。
业界一般会用「流量」这个专业术语来衡量一个平台,我自己更喜欢用「时间」。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哪个平台能占据用户更多时间、获得高频使用次数、拥有更强的用户黏性,往往也就更加强势更有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毫无疑问遥遥领先其他平台。数据显示,平均每个人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过百,进入朋友圈的次数则在30-40次。
02、微信公众号总体上是越来越难做。
据第三方统计,微信公众号目前大概有2000万个,官方统计比这个稍微少一些。如果您是从事自媒体相关工作,可能有一个强烈感受:前年→去年→今年,微信公众号总体上是越来越难做了。
头条内容的阅读率(阅读量/关注用户数量)从12%降至目前的5%左右,一些公号就算做得不错、保住了10%左右阅读率,也面临一个难关:关注人数不怎么增长了,甚至开始跌了。
03、绝大多数微信公众号进入“僵尸”状态,长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再推送更新。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两点:
1)一些个人/小团队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无力持续生产内容、没法持续提供有关服务;
2)多数公号没有找到商业变现的途径,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看不到回报、短期内得不到回报的事情,多数人都接受不了。
04、微信阅读的模式已发生了一个根本性转变。
本来,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的信息筛选机制,道不同不相为谋,好友替自己对信息进行了精选过滤。
但现在不是这样:你会发现,朋友圈已异化成各种人有意无意夹带各类“私货”的趋利行为,信息筛选机制失灵了。
我大概有1500位微信好友,每天从早到晚朋友圈内容条数有1000多条,已经没精力去浏览完了,微信公众订阅号的阅读也大致是如此。
05、当自媒体工作让人开始有“内耗”且越来越多“内耗”时,它的一个核心优势就失去了。
自媒体跟传统媒体相比,最大优势是巨幅降低了内容和服务的成本、在激励机制上打破了大锅饭并“即时奖励”、实现管理和沟通扁平化,从而最大限度释放了人(内容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大优势是享受了不对等的政策红利(这个不展开,你懂的)。
自媒体的管理和生产流程需要制度化,但如果哪一刻你觉得自媒体工作不能让你打鸡血般卖命付出,开始有“内耗”且越来越多“内耗”时,它的一个核心优势就失去了。
06、微信公众号仍是目前最公平、最有机会、最能获得回报的一个自媒体平台。
尽管环境看起来听起来很恶劣,但微信公众号仍是目前最公平最有机会最能获得回报的一个自媒体平台——它是目前罕见地允许运营者自主做广告(含内容营销)的平台。
这也是今晚交流主要围绕微信公众号来谈的原因。每个平台都有其特点,不能希望一篇稿子一个标题红遍所有自媒体平台,而是需要根据不同自媒体平台特点去量身打造稿件。
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来得及吗?
2013年CNNIC的微信统计数字,现在应该只多不少
说了这么多,现在做微信公众号还有没有机会?
我尝试从两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A.你觉得除了微信阅读,还有什么能占据如此之多的用户时长和使用频次?
B.用户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转变了吗?
这两个问题,可以从我们自己的使用和阅读习惯入手观察和解答,也可以从身边亲朋好友的角度切入来研究和解答。
这种观察和思维模式在分析问题时,会非常简单和管用,但有个前提是一定要不夹带私利、不偏不倚地扪心自问并解剖这些样本。
我的答案是,应该没有可取代微信的自媒体平台,起码现在没有。
尽管微信已经遭遇了信息筛选失灵的困境,但它目前仍牢牢把控着用户的使用时长和频次。
所以,个人判断,做微信公众号还有机会,跟其他自媒体平台相比起来,做公号至少是不太差的机会。我们没有理由抛弃一个占据用户时间最多、牢牢黏住用户且仍未看到发生使用时间/频次转移迹象的平台。
从0到1的5个思考实践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在一片红海中,从0到1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
谈一些思路和实践:
01、尽量细分再细分、垂直再垂直。
如果你现在想做一个全新微信公众号,需要研究下哪些领域还未被别人深度涉及,这个领域有哪些先行者,它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你去做,跟这些先行者对比,有什么优势且不会被对方快速模仿及阻击。
一般来说,一番观察和推演后,我们会发现,像微信公众号这种推出三年多的自媒体平台,已经相当成熟,竞争极其激烈,只有非常狭窄的“缝隙市场”尚未被涉及,“革命者”和“颠覆者”也往往出现在极度垂直和细分的领域。
02、一定要警惕伪需求的坑。
一件事或一个领域,没有需求和需求未被挖掘或尚未培育成熟,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有时,我们会深陷自身短板和视觉盲区,认为自己介入的领域是有强大的用户需求,事实上未必。
昨晚我跟家人聊天,提到最近半个月小区里出现的“生鲜蔬菜配送到小区固定地点”的服务,现在是推广期,扫码关注下载后下单便能天天领现金红包,这红包大概能把一户人家一顿的青菜钱解决了。
但我认为这样的项目是伪需求,原因是它没注意到几点:
① 去超市购物往往叫“逛超市”,我们买菜时带着部分休闲需求(类似散步),要看到足够丰富的蔬菜肉类水果品类,才会决定“今天吃什么”;
② 去菜市场买菜的人群,最主要是图新鲜,其次是图便宜(菜市场有些菜比超市便宜);
③ 超市的多样化陈列等功能,生鲜蔬菜配送做不到;菜市场的功能,它能做到但成本较高,价格优势就没了,总不能无止境给用户发红包给补贴;
④ 生鲜蔬菜配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信任问题(为什么我放着监管相对严格的超市和菜市场不去,要信任你一个刚出来的互联网创业品牌?),目前也不能直接送到家(固定时间点的配送听上去很美,住在拥堵严重、经常加班、无法确定到家时间的城市试试?),更多是小区固定地点下班后自提(说好的更新鲜更实惠呢?)。
- 上一篇:怎么延长iPhone手机的待机时间 苹果手机延长待机时间如何设置方
- 下一篇:没有了
- 最近发表
-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