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EP.CN > 手机 >
静态路由_RIP_IGP_EGP_BGP几大路由协议总结(静态与动态)
静态路由_RIP_IGP_EGP_BGP几大路由协议总结(静态与动态)
1路由选择策略(静态和动态)
最典型的路由选择策略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所谓的静态是说明路由器不是通过彼此之间动态交换路由信息建立和更新路由表,而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手动配置。
动态路由是通过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的相互通信来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接收到的路由信息自动更新路由表。
2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最简单的路由形式。它由管理员负责完成发现路由和通过网络传播路由的任务。在已经配置了静态路由的路由器上把报文直接转发至预定的端口。
静态路由可以使网络更安全,因为在路由器中,它只定义了一条流进和流出网络的路由。此外,静态路由可以节省网络传输带宽。无需路由器的CPU来计算路由,并且需要更少的内存。当然静态路由选择也有些缺点,如网络发生问题或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就必须手工调整这些改变。因此,静态路由比较适用于小型网络。CISCO2500路由器举例说明:先配置路由器名称,各个接口IP及其掩码,然后再手工配置静态路由:
配置静态路由的格式为:
Router(config)#ip route [destination_network] [mask] [next_hop_hop_address or exitinterface] [administrative_distance] [permanent], 在命令格式中,
1) destination_network 是指所要到达的目的网络
2) mask 为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
3) next_hop_address是指下一跳的IP地址,所谓下一跳是指数据包向目的地址前进的下一个路由器的端口,当然必须保证这个端口的IP地址可以PING通。有时候在next_hop_address 这个位置上用 exitinterface,就是数据包离开路由器的接口,但是这种配置方式只可以用于端到端的连接,比如说广域网,在以太网中就不可以使用这种配置方式。
4) Administative_distance 管理距离(可选),静态路由默认的管理距离是1,可以通过这个参数修改这个权值。
5) Permanent, 指定此路由即使端口关掉也不被一移掉。在上面拓扑图中,计算机A如果打算向计算机 B发送数据包,必须通过Router1转发,Router1转发计算机A的数据包到计算机B,必须通过Router2和Router3,必须配置一条关于192.168.0.0的路由条目
3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动态路由是指按照一定的算法,发现、选择和更新路由的过程。动态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学习网络中路由信息的方法之一,动态路由协议可以动态地随着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并在较短时间内自动更新路由表,使网络达到收敛状态。
动态路由协议按照区域划分,可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按照执行的算法分类,又可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3.1按照路由算法分:距离-矢量路由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3.1.1距离-矢量路由:RIP
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将周期性地将路由表发送给与其直连的网络邻居。每个接收者加上一个距离矢量,或它自己的距离“值”到表中,并将其转发给直接邻居。这个过程发生在直接相连的路由器之间,并使得每个路由器得到了其他路由器的信息,最终形成一个网络“距离”的汇集视图。
几十年来大量的路由选择协议都采用了距离矢量这一算法来计算路由。下面介绍一下距离矢量算法。距离向量算法是基于下面的计算公式:
D(i,j)=0
D(i,j)=min[d(i,k)+D(k,j)]
其中:
D(i,j)表示从节点(节点为网络或路由器)i到节点J的最短路径,
d(i,k)表示从节点i到k的直接路径,也就是说节点i和k之间没有中介节点。
具体运算步骤如下:
1) 所有的路由器建有一个路由表,使系统中的所有目的地址都出现在表中。每一表项内容包括目的地址和下一站地址,记为元组(N,G)。
2) 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发送更新分组,更新分组的内容为路由表中的所有信息。
3) 邻居路由器接收处理更新分组。设更新分组来自G‘,根据更新分组计算到目的地址N的路由开销为D’,如果D‘<D,采用新的路由(N,G’)。如果当前路由表中所存放的相应下一站地址为G’,也就是G‘=G,采用新的路由,不管D’是大或小。
在距离矢量法中,相邻路由器之间周期性地相互交换各自的路由表备份。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之间也将及时地相互通知有关变更信息。
3.2.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也称为最短路径优先协议SPF(Shortest Path First),是另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这种协议的路由器都要维护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反映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一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Link State)是指它与哪些网络或路由器相邻,以及到这些网络或路由器的度量。路由器通过与网络中其他路由器交换链路状态的通告(LSA,Link-State Advertisment)来建立和更新网络拓扑数据库,随后使用SPF算法计算出连接网络目标的信息,并用这个信息更新路由表。
事实上,LSA的变化是由网络中的事件触发的,而不是周期进行的,在路由器开始汇聚前,也不需要等待一系列定时器的工作。因此LSA的事件触发可以大大加快汇聚过程
3.2按照区域划分分: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
路由器上的路由表是用来告诉数据报文该如何转发,由于Internet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网络,如果路由器上所存在的路由表太多,处理起来将使得开销太大,需要太多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nternet被划分为许多较小的单元,这些较小的单元被称为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单位来管辖,所以按照自治系统的范围,路由选择协议可以分为两类:
IGP: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EGP:外部网关协议(Extenal Gateway Protocol)
3.2.1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
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与互联网的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何种路由协议无关。目前这类路由协议使用的最多,主要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两种
3.2.2外部网关协议:BGP
若源网络和目的网络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文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一种协议将路由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EGP。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
1路由选择策略(静态和动态)
最典型的路由选择策略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所谓的静态是说明路由器不是通过彼此之间动态交换路由信息建立和更新路由表,而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手动配置。
动态路由是通过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的相互通信来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接收到的路由信息自动更新路由表。
2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最简单的路由形式。它由管理员负责完成发现路由和通过网络传播路由的任务。在已经配置了静态路由的路由器上把报文直接转发至预定的端口。
静态路由可以使网络更安全,因为在路由器中,它只定义了一条流进和流出网络的路由。此外,静态路由可以节省网络传输带宽。无需路由器的CPU来计算路由,并且需要更少的内存。当然静态路由选择也有些缺点,如网络发生问题或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就必须手工调整这些改变。因此,静态路由比较适用于小型网络。CISCO2500路由器举例说明:先配置路由器名称,各个接口IP及其掩码,然后再手工配置静态路由:
配置静态路由的格式为:
Router(config)#ip route [destination_network] [mask] [next_hop_hop_address or exitinterface] [administrative_distance] [permanent], 在命令格式中,
1) destination_network 是指所要到达的目的网络
2) mask 为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
3) next_hop_address是指下一跳的IP地址,所谓下一跳是指数据包向目的地址前进的下一个路由器的端口,当然必须保证这个端口的IP地址可以PING通。有时候在next_hop_address 这个位置上用 exitinterface,就是数据包离开路由器的接口,但是这种配置方式只可以用于端到端的连接,比如说广域网,在以太网中就不可以使用这种配置方式。
4) Administative_distance 管理距离(可选),静态路由默认的管理距离是1,可以通过这个参数修改这个权值。
5) Permanent, 指定此路由即使端口关掉也不被一移掉。在上面拓扑图中,计算机A如果打算向计算机 B发送数据包,必须通过Router1转发,Router1转发计算机A的数据包到计算机B,必须通过Router2和Router3,必须配置一条关于192.168.0.0的路由条目
3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动态路由是指按照一定的算法,发现、选择和更新路由的过程。动态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学习网络中路由信息的方法之一,动态路由协议可以动态地随着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并在较短时间内自动更新路由表,使网络达到收敛状态。
动态路由协议按照区域划分,可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按照执行的算法分类,又可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3.1按照路由算法分:距离-矢量路由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3.1.1距离-矢量路由:RIP
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将周期性地将路由表发送给与其直连的网络邻居。每个接收者加上一个距离矢量,或它自己的距离“值”到表中,并将其转发给直接邻居。这个过程发生在直接相连的路由器之间,并使得每个路由器得到了其他路由器的信息,最终形成一个网络“距离”的汇集视图。
几十年来大量的路由选择协议都采用了距离矢量这一算法来计算路由。下面介绍一下距离矢量算法。距离向量算法是基于下面的计算公式:
D(i,j)=0
D(i,j)=min[d(i,k)+D(k,j)]
其中:
D(i,j)表示从节点(节点为网络或路由器)i到节点J的最短路径,
d(i,k)表示从节点i到k的直接路径,也就是说节点i和k之间没有中介节点。
具体运算步骤如下:
1) 所有的路由器建有一个路由表,使系统中的所有目的地址都出现在表中。每一表项内容包括目的地址和下一站地址,记为元组(N,G)。
2) 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发送更新分组,更新分组的内容为路由表中的所有信息。
3) 邻居路由器接收处理更新分组。设更新分组来自G‘,根据更新分组计算到目的地址N的路由开销为D’,如果D‘<D,采用新的路由(N,G’)。如果当前路由表中所存放的相应下一站地址为G’,也就是G‘=G,采用新的路由,不管D’是大或小。
在距离矢量法中,相邻路由器之间周期性地相互交换各自的路由表备份。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之间也将及时地相互通知有关变更信息。
3.2.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也称为最短路径优先协议SPF(Shortest Path First),是另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这种协议的路由器都要维护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反映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一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Link State)是指它与哪些网络或路由器相邻,以及到这些网络或路由器的度量。路由器通过与网络中其他路由器交换链路状态的通告(LSA,Link-State Advertisment)来建立和更新网络拓扑数据库,随后使用SPF算法计算出连接网络目标的信息,并用这个信息更新路由表。
事实上,LSA的变化是由网络中的事件触发的,而不是周期进行的,在路由器开始汇聚前,也不需要等待一系列定时器的工作。因此LSA的事件触发可以大大加快汇聚过程
3.2按照区域划分分:内部和外部网关协议
路由器上的路由表是用来告诉数据报文该如何转发,由于Internet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网络,如果路由器上所存在的路由表太多,处理起来将使得开销太大,需要太多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nternet被划分为许多较小的单元,这些较小的单元被称为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一个自治系统内的所有网络都属于一个单位来管辖,所以按照自治系统的范围,路由选择协议可以分为两类:
IGP: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EGP:外部网关协议(Extenal Gateway Protocol)
3.2.1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
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与互联网的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何种路由协议无关。目前这类路由协议使用的最多,主要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两种
3.2.2外部网关协议:BGP
若源网络和目的网络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文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一种协议将路由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这样的协议就是外部网关协议EGP。在外部网关协议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
- 最近发表
- 赞助商链接